获取今天最新报价:152-1668-7078

— 新闻中心 —

咨询报价/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152-1668-7078
上海永进电缆集团

邮箱:385089762@qq.com

手机:15216687078

电话:152-1668-7078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聚路388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品知识

产品知识

控制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1-10 11:41:22 人气:

控制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的特点

单端接地是在屏蔽电缆的一端将金属屏蔽层直接接地,另一端不接地或通过保护接地。这种接地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避免低频电场干扰:对于避免低频电场的干扰有帮助。在一些对低频电场干扰较为敏感的电路中,单端接地能够有效减少外部干扰信号对电缆传输信号的影响。例如在某些弱电控制系统,像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等,通过将屏蔽层单端接地,可稳定信号传输,防止外界低频电场干扰信号引起数据错误或系统误判等情况。

限制感应电压要求:适合长度较短的线路。线路长度对应的感应电压不能超过安全电压,一般当线路长度在500-700m及以下时可采用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终端位置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因为如果线路过长,感应电压过高,单端接地难以提供足够有效的干扰抑制,同时过高的感应电压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如电击风险或对电缆自身绝缘等的损害。

减少接地环流:不存在接地电位差的问题,可以减少接地干扰。如果电缆两端都接地,由于不同接地点之间可能存在电位差,这会在屏蔽层中形成环流。例如一个大的电气系统中,各处地电位不完全相同,若屏蔽层双端接地,环流可能会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而单端接地可避免这种环流的产生,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这在控制信号传输精度要求高的系统中尤为重要,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控制电缆等工作场景。

存在静电感应影响:在单端接地情况下,非接地端的金属屏蔽层对地之间有感应电压存在,感应电压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静电感应电压的存在会影响电路信号的稳定性,有时可能会形成天线效应,导致电缆容易接收外界干扰信号,影响核心信号的传输质量,所以虽然能避免低频电场干扰,但也需要考虑线路对静电感应影响的承受能力。

控制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的区别是什么?(图1)

控制电缆屏蔽层双端接地的特点

双端接地是将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两端均连接接地,具有以下特性:

提升抗过电压能力:在短路电流、雷电流通过时,因为有两端接地的回路,不易烧毁屏蔽层。例如在一些电力系统的电缆线路中,当遭遇雷击或者线路短路故障时,雷电流或短路电流非常大,双端接地使得电流可通过屏蔽层快速泄放,从而保护屏蔽层不会因瞬间过大的电流而被烧毁,增强整个电缆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降低感应过电压:屏蔽层双端接地能降低感应过电压的能力,主要是基于屏蔽层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对干扰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抵消作用。这有助于对内部芯线传输信号的保护,例如在一些高压变电站的控制电缆中,周边电磁场复杂,双端接地可有效地降低外部干扰磁场引起的感应过电压,确保控制信号在电缆中的准确传输,从而避免设备的误动作,保障变电站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位差易产生环流:当两端接地点的电势不相等时,将在金属屏蔽层形成很大的电势环流。由于金属屏蔽层受干扰磁通影响会产生屏蔽环流,如果环流较大,会对信号产生抵消衰减效果。比如在一些布线较长且布线环境复杂的系统中,不同接地点的电位很难完全均衡一致,双端接地就可能因环流造成信号的衰减和失真,影响传输效果,严重时会导致信号无法正确接收或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对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产生威胁。

抑制高频干扰有益:适合应用于数字信号、差分信号、编码器和开关量信号传输的场合。这些信号往往有较高的频率,双端接地有助于更好地抑制高频干扰,保证信号的完整性。高速通信线路或数字控制系统中采用双端接地有助于提升系统对高频干扰的抵御能力,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适应现代高速信号传输的需求,降低误码率等数据传输错误的发生概率。

控制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的区别比较

接地方式

单端接地:仅在电缆屏蔽层的一端进行接地,另一端可能不接地或通过保护接地设备。这种接地方式构造相对简单,仅需在一端建立接地连接,例如在一些短距离的模拟信号传输电缆中,只在靠近信号源(如控制器)的一端进行接地。在一些有着明确控制端和被控制端且布线较为规整的局部电气系统中,设置单端接地非常方便简洁。

双端接地:在电缆屏蔽层的两端都进行接地操作。这需要确保两端接地的可靠性,并且在设计和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两端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问题。比如在大型建筑电气系统的布线或者一些覆盖范围较广的工业场地电气线路中,如果采用双端接地,要测量并尽量减小两端接地的电位差,协调好两点接地的布局。

适用场景

单端接地:适用于模拟信号传输(特别是传输距离较短的情况)、避免低频电场干扰以及电势差难以控制在极低水平的布线环境。如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层宜采用集中式的单端接地,这是因为模拟信号往往容易受到接地电位差的干扰,单端接地可以更好地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且在一些短距离传输且周边电磁环境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单端接地能够简化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双端接地:适用于数字信号、编码器、开关量信号传输以及需要重点考虑抗感应过电压和应对短路或雷击电流的电缆线路。像在一些高速数字通讯系统或对电磁兼容性要求很高的电气设备连接中,采用双端接地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抗干扰能力,保证高效准确的信号传输。在容易遭受雷击的户外线缆敷设场景或者在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短路电流的控制电缆,双端接地有助于快速泄放电流,保护屏蔽层及内部芯线结构。

干扰抑制效果

单端接地:通过抑制电势电位差来消除电磁干扰,主要针对低频干扰有效。在避免低频电场干扰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但由于静电感应电压随电缆长度增加而增大,对较长电缆的干扰抑制能力会逐渐减弱。它对减少接地环流有益,但静电感应电压的存在可能影响电路信号的稳定,在信号传输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双端接地:可以有效降低感应过电压(主要通过屏蔽层电流产生磁场抵消干扰电流磁场的原理)。在处理高频干扰方面对于数字信号等有着较好的表现,但却容易在两端接地的电位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当环流较大时会对信号产生抵消衰减的负面效应,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特别是对模拟信号传输的不利影响较大。

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单端接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减少低频干扰:在模拟信号传输系统中,低频电场干扰是影响信号传输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单端接地方式通过有效屏蔽低频电场干扰,减少外部干扰源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有助于保证模拟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例如在一些工业自动化的传感器到控制器的线路中,传感器输出的低电平模拟信号容易受外界低频电场干扰,通过单端接地可保证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电平准确反应传感数据,避免信号误差。

对信号稳定性的潜在威胁:虽然单端接地避免了接地环流的问题,但静电感应电压会随着电缆的长度增加而上升,这可能使电缆内部电场分布发生变化,当静电感应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像一个未被屏蔽的天线,可能接收外界多余信号,使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例如在一些布线较长的模拟信号传输系统中,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可能会发现信号出现不明波动或者漂移,导致后续系统对信号处理的错误判断。

对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电缆周围存在较强的电磁场源(不管是电场还是磁场源),单端接地可能不足以完全消除这些场源对信号的影响,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如果传输信号是低功率的控制信号,则在到达接收端时信号强度降低可能会造成设备无法有效识别信号,从而出现控制误动作或者数据丢失等问题。

双端接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降低感应过电压保障信号安全传输: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双端接地降低感应过电压的能力确保了传输信号不易受到大的电压尖峰影响。在高压设备附近或者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敷设的控制电缆,感应过电压可能会高于电缆绝缘层所能承受的电压,双端接地可有效降低这种风险,使电缆内芯线传输的信号免受过电压的破坏,提高整个信号传输系统的可靠性,保护例如工控系统、通信设备等连接的终端设备免受超压损坏。

形成环流对信号产生抵消衰减效果:当双端接地所连接的两接地点存在电位差时,无论这个电位差的大小,都会在屏蔽层形成环流。在传输模拟信号的电缆中,环流产生的磁场会与传输信号的磁场耦合,干扰信号磁场的正常分布和传输,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出现衰减或者偏差。就好比传输的信号波在传播过程中与干扰所产生的反向波相遇发生了叠加和抵消作用,信号质量下降,原始信号难以完整准确地被接收设备解析。

对高频信号传输的优越性体现:在数字信号或高频信号传输的环境下,双端接地在抑制外界高频干扰方面性能优越。因为它能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使屏蔽层产生反向磁场干扰来抵消外来高频干扰磁场,有利于高速传输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满足现代控制系统对于快速准确的数据传输需求,减少误码率,保障如高速网络通信、精密数字控制设备的信号传输。

实际应用中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的选择依据

信号类型

模拟信号:对于模拟信号的传输,通常优先考虑单端接地。因为模拟信号对于接地电位差非常敏感,双端接地容易导致因电位差产生的环流,引发信号误差。例如一个温度传感器传输一个0-10V的模拟信号到数据采集系统,如果采用双端接地且接地点电位差较大,则环流引起的干扰叠加在传输信号上,采集到的数据就会出现偏差。只有当采用单端接地时,能最大程度减少这种由接地引起的信号干扰,保证采集到较为准确的温度信号。不过,如果在模拟信号传输线路较短且能确保双端接地电位差非常小接近同电位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双端接地,但需要谨慎对待接地连接施工和维护。

数字信号和差分信号:数字信号(尤其是高速数字信号)和差分信号宜采用双端接地的方式。这些信号包含丰富的高频分量,双端接地能够较好地抑制高频干扰,使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减少传输中的误码率。就像在计算机局域网的线路连接中,很多设备之间传输的数字信号采用双绞线进行传输并且保证双端接地(设备接口端和网络面板接口端),这样可保证在传输高速网络信号(如1000Mbps或更高速度)时,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对数据传输准确性的影响。

线路长度

较短线路:当控制电缆的线路长度较短(如在500-700m及以下时),单端接地是较优的选择。由于线路较短,屏蔽层单端接地时,感应电压还处于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信号传输造成太大影响,并且单端接地构造简单,能够有效避免低频干扰和接地环流问题。例如在一个小型的自动化设备生产车间内部,设备之间的控制电缆通常较短,采用单端接地方式能够满足信号传输稳定性和减少干扰的需求。

较长线路:对于较长的线路,特别是当线路长度超过1000-1400m或者更长(1000-1400-1600m以上)时,为了避免单端接地由于感应电压过高对信号造成影响以及出于抗雷击或抗短路电流的需求,可能需要采用双端接地或者一些特殊的接地,如中点接地(屏蔽中间点接地,电缆两端终端头屏蔽经过护层保护器接地)或者采用屏蔽交叉互联接地(将电缆线路分成多个等长小段,每段间用绝缘接头连接,增加中间支线抗电磁干扰)等方式。在长距离的电力输配系统的控制电缆中,如果采用单端接地,在遇到雷击或者系统短路故障时,屏蔽层可能因为过高的感应电压遭受破坏,而双端接地或者特殊接地方式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保护屏蔽层和内部芯线的安全以及信号稳定传输。

电磁环境

低频干扰为主的环境:若所在电磁环境以低频干扰为主(如周围有大型电机设备产生的低频电磁场),单端接地能够较好地减少低频电场干扰对电缆信号传输的影响。如在一个老式工厂车间,车间内有较多的大型工频电机,这些电机运转时产生低频电磁场。若采用屏蔽层接地的控制电缆布线在该车间时,采用单端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电机电磁场对电缆信号(如传感器采集信号、控制器控制指令信号)的干扰,保证车间相关设备稳定运行和数据传输的准确。

高频干扰复杂的环境:在高频干扰复杂的环境中(如有大量无线电设备发射信号或者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周围),双端接地更能有效应对高频干扰。例如在通信基站附近的控制电缆铺设,通信基站不断发射高频信号,此时控制电缆采用双端接地方式,可以借助屏蔽层两端接地形成反向磁场感应电流,更好地抵消外来的高频干扰磁场,从而使得电缆传输信号免受高频干扰的影响,保障例如设备控制和监控信号传输的正确性。

其他因素

地电位差情况:接地系统中的地电位差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依据。如果能够确保各接地点电位相等或者接近相等(等电位),双端接地是可以采用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挥双端接地在抗感应过电压等方面的优势;但如果地电位差难以保证,如在一些大型建筑或者露天场地中的不同接地网之间进行布线连接时,往往不同接地点之间存在一定的电位差,则单端接地就成为更好的选择,以避免在地电位差下产生的接地环流影响信号传输。例如在大型商业建筑内,不同楼层或者不同功能区域可能有自己独立的接地系统,地电位差可能比较复杂,而在建筑内敷设的控制电缆如果采用双端接地,需要谨慎评估不同接地点的电位差情况,否则容易因环流引起信号传输问题。

系统安全性要求:从安全性方面考虑,如果控制电缆所处的电气系统可能遭受雷击或者容易出现短路电流情况时,双端接地有助于在雷电流或者短路电流通过时迅速将电流导入大地,保护屏蔽层不会被烧毁。如在一些户外电力设备连接电缆或者户外工业控制系统的电缆,考虑到安全性因素,双端接地方式可以增加电缆系统在遭受雷击或短路时的安全性;而对于一些对安全接地要求不那么高、侧重于信号传输稳定精确的系统,如在一些实验室设备之间的控制电缆或者在精密仪器内部的电缆布线,在满足接地规范的前提下,可以更加侧重根据信号类型和电磁环境等因素,灵活选择单端或双端接地方式,以保障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技术文献

产品知识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tel:152-1668-7078

微信咨询
上海永进电缆集团
返回顶部
X上海永进电缆集团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Enjoez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