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85089762@qq.com
手机:15216687078
电话:152-1668-7078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聚路388号
发布时间:2025-02-25 15:22:47 人气:
我国低压供配电系统的接地分类遵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主要分为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大类,其中TN系统进一步细分为TN-C、TN-S、TN-C-S三种子类型。以下从结构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并结合关键参数对比表进行系统对比。
一、分类及技术特性分析
1.IT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结构特征: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1000Ω以上高阻抗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单独设置接地极(见图1)。
核心优势:
首次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电容电流(约0.5-10A),系统可继续运行2小时,供电连续性达99.99%,适用于手术室、矿井等关键场所。
设备外壳电压在首次故障时不超过50V(安全电压),但二次故障可能导致电压升至相电压(220V)。
局限性:
需配置绝缘监测装置实时报警,维护成本较高;
不适用于长距离供电(电容电流累积风险)。
2.TT系统(双独立接地系统)
结构特征: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工作接地),设备外壳通过独立接地极接地(保护接地),两者无电气连接(见图2)。
技术特点:
故障电流路径:设备外壳→保护接地→大地→电源接地,回路阻抗大(通常>10Ω),故障电流较小(约几十安培),需依赖漏电保护器(RCD)切断电源。
雷击过电压抑制能力较强,但低压侧易受高压侧故障影响(正/逆变换过电压)。
应用场景:农村电网、临时用电场所,适合分散式单相负载。
3.TN系统(保护接零系统)
共性特征: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外壳通过保护导线(PE/PEN)与中性点连接。
子类型 | TN-C系统 | TN-S系统 | TN-C-S系统 |
导线结构 | PEN线合并中性线与保护线 | N线与PE线严格分离 | 前端TN-C(PEN线),后端TN-S(N+PE) |
安全性 | 最低(PEN线断线导致外壳带电) | 最高(PE线无电流) | 中等(前端PEN断线风险) |
适用场景 | 淘汰中(仅存于老旧工业) | 新建建筑、数据中心 | 既有建筑改造、区域配电 |
典型参数 | PEN线重复接地电阻≤4Ω | PE线重复接地电阻≤10Ω | 分界点后PE线不得与N线合并 |
TN-C系统缺陷:三相不平衡时PEN线带危险电位,禁用RCD,易引发触电事故。
TN-S系统优势:PE线独立,电磁兼容性强,适用于精密仪器和爆炸危险环境。
TN-C-S系统折衷:降低改造成本(前端沿用PEN线),但需在进线处设置重复接地并严格分离N/PE线。
二、关键参数对比表
系统类型 | 故障电流路径 | 典型接地电阻(Ω) | RCD必要性 | 供电连续性 | 典型应用场景 |
IT | 设备外壳→独立接地 | 无要求 | 否 | ★★★★★ | 医院ICU、矿山 |
TT | 设备外壳→独立接地→大地 | ≤10(保护接地) | 必需 | ★★☆☆☆ | 农村电网、临时用电 |
TN-C | 设备外壳→PEN线→中性点 | ≤4(重复接地) | 不可用 | ★★★☆☆ | 淘汰中 |
TN-S | 设备外壳→PE线→中性点 | ≤10(重复接地) | 可选 | ★★★★☆ | 数据中心、商业建筑 |
TN-C-S | 前端:PEN线→中性点;后端:PE线→中性点 | ≤4(前端重复接地) | 后端必需 | ★★★☆☆ | 既有建筑改造、工业园区 |
三、选型建议
高连续性需求场景(如手术室):优先选择IT系统,搭配绝缘监测装置。
分散式单相负载(如农网):采用TT系统,强制安装30mA高灵敏度RCD。
新建民用/工业建筑:推荐TN-S系统,保障安全性与电磁兼容性。
成本敏感改造项目:TN-C-S系统过渡,但需确保分界点后严格分离N/PE线。
注意事项:同一配电网络中禁止混用不同接地系统,避免电位差引发触电事故。
技术文献
产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