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85089762@qq.com
手机:15216687078
电话:152-1668-7078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聚路388号
发布时间:2024-11-25 08:43:09 人气:
高压电缆击穿引发爆炸场景详解
引言
高压电缆作为现代社会能源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基础设施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由于高压电缆的工作电压高、功率大,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包括爆炸和火灾。了解高压电缆击穿引发爆炸的具体场景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不仅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此类事故,还能保障公众的安全。
高压电缆击穿引发爆炸的常见场景
场景一:施工误操作
2024年6月17日,河南焦作的一次施工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天,工人在用电钻进行施工时,不慎钻到了地下高压电缆,导致电缆瞬间爆炸,造成两名工人受伤。据报道,这起事故发生在晚上23时50分,事发地点位于解放路和东苑路西南角。当时,两名工人正在挖掘自用排水沟,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并避开地下的高压电缆,导致了这次意外事故。
场景二:电缆质量问题
电缆的绝缘性能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电缆的绝缘层存在缺陷或者受到损坏,就可能导致电缆击穿,进而引发爆炸。常见的绝缘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绝缘老化:电缆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会导致绝缘材料老化,失去原有的绝缘性能。这种老化现象通常会发生在整个电缆线路中,增加了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机械损伤:在电缆的敷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机械损伤,如外力碰撞、挤压等。这些机械损伤会破坏电缆的绝缘层,使其容易发生短路击穿。
中间接头问题: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质量对电缆的整体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中间接头压接不紧或焊接不严,就会导致接头在运行过程中被氧化、发热,最终形成短路击穿2。
场景三:封闭空间内气体积聚
在封闭的电缆沟或隧道中,电缆击穿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这些气体如果不及时排出,很容易积聚到危险浓度。一旦遇到新的电弧或火花,这些积聚的气体就会被点燃,引发剧烈的爆炸。
2023年的一次研究详细探讨了这种现象。在封闭电缆沟中,10kV电缆击穿后,绝缘材料逐渐被气化成可燃气体,并在封闭环境中积聚。当这些气体接触到重新合闸操作产生的电弧时,瞬时引发了爆炸。这类事故不仅损坏电缆,还会对周边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场景四:电缆终端故障
电缆终端是高压电缆系统的另一个薄弱环节。如果电缆终端制造或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比如外半导电层受损,水分和空气中的杂质可能侵入,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在过电压的情况下,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电缆终端绝缘被击穿,引发爆炸。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次35kV电缆终端事故。电缆终端的外护套剥去过长,导致与构架接触的部分只靠绝缘伞裙保护,而不是原本的外护套。此外,在制作电缆终端的过程中,铜屏蔽层和半导体层受到了划伤,空气和湿气进入这些伤口,逐渐导致电场畸变,绝缘性能下降。最终,在过电压的作用下,电缆终端被击穿,形成了电弧短路,导致电缆终端炸裂。
场景五:操作过电压
投切操作是高压电缆运行中常见的维护行为,但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如果操作过程中产生过电压,可能直接击穿电缆的薄弱环节,导致爆炸。
针对某地220kV电缆投切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研究人员利用ATP-EMTP中的JMATI电缆模型,建立了投切过电压计算模型。通过对实际合闸电压暂态过程的模拟,发现电缆在该运行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最高过电压倍数。结合计算结论,认为电缆爆炸的原因可能是电缆接头本身的工艺或安装问题。
科学原理解释
绝缘击穿
高压电缆的绝缘层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承受着高电压的压力。如果绝缘材料存在缺陷或受到外界损伤,电场强度会在这些缺陷处显著增高,导致局部放电。这些放电会进一步加剧绝缘材料的劣化,最终形成贯穿性的击穿路径,导致电缆短路和爆炸。
气体积聚与爆炸
在封闭环境中,电缆击穿产生的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炔等)无法扩散,逐渐积聚。当这些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通常为气体体积分数的5%-15%),遇到新的点火源(如电弧或火花),就会引发爆炸。这种爆炸不仅会对电缆本身造成破坏,还会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员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过电压效应
高压电缆在投切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操作过电压,这是由于快速变化的电磁场能量转换引起的。过电压的幅值可达正常运行电压的好几倍,足以击穿电缆的薄弱环节,导致爆炸。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合适的保护设备,如避雷器和浪涌吸收器。
结论
高压电缆击穿引发爆炸的现象虽然罕见,但其破坏力极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分析多个真实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电缆的绝缘失效、施工误操作、封闭空间内气体积聚等原因造成的。理解这些科学原理和背后的具体场景,有助于我们制定更严格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电缆系统的检测和维护,从而有效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共安全。
技术文献
产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