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85089762@qq.com
手机:15216687078
电话:152-1668-7078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聚路388号
发布时间:2024-12-02 11:24:05 人气:
35kV与10kV电缆制作工艺的比较
共同点
绝缘材料: 两者都使用交联聚乙烯 (XLPE) 作为主要绝缘材料,提供可靠的电气绝缘。
半导电层: 都包含半导电层的设计,用于均匀电场分布,防止局部放电。
保护套: 都有外部保护套设计,提供物理和化学保护。
差异
电压等级与耐压要求
35kV 电缆: 设计用于更高的电压等级,耐压要求更高,绝缘层更厚,以确保在高电压下的电气性能。
10kV 电缆: 适用于较低的电压等级,耐压要求相对较低,绝缘层相对较薄。
结构复杂性
35kV 电缆: 结构更为复杂,有多层保护和支撑结构,例如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确保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10kV 电缆: 结构相对简单,没有那么多额外的支撑结构,主要依赖基本的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套。
制作精细程度
35kV 电缆: 制作工艺更为精细,涉及更多的细节处理,例如滑块和滑槽的设计,确保连接的稳固性。
10kV 电缆: 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注重基本的剥、焊、套等步骤,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防水性能。
特定设计
35kV 电缆: 有特定的连接组件设计,例如第二支撑板的厚度为第一支撑板厚度的30%~40%,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0kV 电缆: 更侧重于冷缩终端的制作,强调简单的安装和高效的生产过程,适合大规模生产。
35kV 电缆制作工艺
核心结构与材料
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材料: 交联聚乙烯 (XLPE)
功能: 提供主要的电气绝缘
制备方法:
将聚乙烯、交联剂、交联助剂和稳定剂在高温下混合搅拌,形成交联聚乙烯基料。
通过螺杆挤出机的三层共挤机头将交联聚乙烯基料包覆在导体外部,形成绝缘层。
导体
材料: 铝或铜
功能: 传导电流
形状: 六棱空心柱状
支撑结构: 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确保导体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非磁性金属带铠装层
材料: 不锈钢
功能: 提供机械保护和一定程度的电磁屏蔽
制备方法: 包覆在绝缘层外,形成铠装保护层。
第一半导电层和第二半导电层
材料: 乙炔炭黑和炉法炭黑
功能: 分别位于导体和绝缘层之间,以及绝缘层和铠装层之间,提供均匀的电场分布,防止局部放电。
制备方法: 挤出厚度约为0.5~0.7mm,包覆在相应的位置。
PVC保护套
材料: PVC树脂
功能: 提供外部物理和化学保护
制备方法:
将PVC树脂、抗氧化剂和稳定剂混合搅拌,形成PVC保护套基料。
通过挤出机包覆在铠装层外部,形成保护套。
特殊设计
连接组件
结构: 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
功能: 确保电缆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参数:
第二支撑板的厚度为第一支撑板厚度的30%~40%
长度为六棱空心铝柱外接圆半径的3~4倍
滑块通过滑槽连接,限位板确保连接的稳固性。
10kV电缆制作工艺
核心步骤
剥护套
目的: 逐步去除电缆外部的保护层,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方法: 先外后内,确保充分绝缘。
焊接屏蔽层接地线
过程:
去除内护层铜屏蔽层的氧化物并涂上焊锡。
将接地扁铜线分成三股并与铜屏蔽层绑紧,确保绑线头处理妥当。
外护套防潮段表面用砂皮打毛,密封防止水渗进电缆头。
铜屏蔽层处理
过程:
在电缆芯线分叉处做好色相标记。
测量好铜屏蔽层切断处位置并用焊锡焊牢。
顺铜带扎紧方向解掉铜屏蔽带,注意不损坏内部结构。
剥半导电层
方法:
一般在离铜带断口10mm处为半导电层断口。
用不掉毛的浸有清洁剂的细布或纸擦净主绝缘表面,禁止反复擦,以免将半导电物质带到主绝缘层表面。
安装半导电管终端头
过程:
三根芯线离分叉处的距离尽量相等,一般要求离分支手套50mm。
半导电管要套住铜带不小于20mm。
在半导电层断口两侧涂应力疏散胶,主绝缘表面涂硅脂,确保表面干净,无空气。
安装分支手套
过程:
在内绝缘层和钢甲这段用填料包平。
在手指口和外护层防潮处涂上密封胶,套入分支手套并热缩。
注意电缆分支中间尽量少缩,涂密封胶的4个端口要缩紧。
安装绝缘套管和接线端子
过程:
测量好电缆固定位置和各相引线所需长度,锯掉多余引线。
压接线端子,处理掉压接处的毛刺。
接线端子与主绝缘层之间用填料包平,套绝缘热缩管,在接线端子上涂密封胶。
最后一根绝缘热缩套管要套住接线端子,绝缘套管都要上面一根压住下面一根。
综上所述,虽然35kV和10kV电缆在某些核心材料和基本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耐压要求、结构复杂性和制作精细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35kV电缆追求更高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而10kV电缆则注重简化生产和高效安装。
技术文献
产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