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85089762@qq.com
手机:15216687078
电话:152-1668-7078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聚路388号
发布时间:2024-12-25 12:00:57 人气:
电线国标与非国标的区别
定义区别
国标电线:国标电线是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的电线。这些标准涵盖了电线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材料、工艺、性能等。例如在材料方面,对于铜芯电线,标准会规定铜的纯度等要求;在工艺方面,会有关于电线制造过程中的加工精度、绝缘层包裹工艺等要求;性能方面则有电阻、耐压等参数要求。一般家用、常见的电线都是符合标准规格性能的国标电线,像在建筑电气安装中用于普通照明和插座连接的电线通常都为国标电线等,它能为用户提供较为可靠的电力传输和使用安全保障。
非国标电线:非国标电线是指不属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规格性能的特定用途的电缆电线。不过它们在安全和质量性能方面也应满足一般要求,但相比于国标电线,其规格不那么标准化。例如一些特殊设备或特定环境下使用的特殊电线,可能由于技术创新或特殊应用场景的需要而采用非国标规格,但也有部分是因为降低成本等不良因素而产生的非标准产品,这类在民用等普通场景下使用时就可能存在风险。
长度区别
国标电线:国标电线每卷长度相对固定且误差较小,如国标电缆优等品通常是100±0.5米/卷。这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有比较准确的长度预期,方便工程预算和安装规划等,比如在一栋住宅建设中对各个房间布置线路时,国标电线的标准长度能方便计算每个房间所需电线的数量,减少因长度误差带来的工期延误或材料浪费等问题。
非国标电线:非国标电线长度往往达不到标准要求,常见的非标线每卷可能只有60-75米的长度,有些标注100米但实际不足,如所谓的“95线”实际仅有95米却按100米售卖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这在使用时可能会导致预估的电线用量不足,影响工程进度,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线过短需要多次拼接,从而增加故障风险等。
材质区别
国标电线:
导体材质:在铜芯电线中,国标电线的导电材料通常为无氧铜制。无氧铜具有较高的纯度,一般含铜量可以达到99.99%以上,这样能保证良好的导电性,减少电能在导线上的损耗。例如在功率较大的电器设备线路中,使用国标无氧铜芯电线能够有效提高电能传输效率,降低电线发热的风险。导体外观上,符合国标要求的电线不论是铝材料导体还是铜材料导体都比较光亮、无油污,而且具有良好的直流电阻等电性能指标,从而保证安全性及良好导电性。
绝缘和护套材质:国标电线的绝缘层和护套的厚薄均匀度比较好,其材质各项性能较好,可以有效防止漏电、短路等问题。例如优质的绝缘材料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能够很好地承受电场强度,并且具有一定的耐磨损、耐环境侵蚀能力(如耐热、耐寒、防潮等),能保证电线长期稳定工作,像民用建筑中,电线的绝缘层可以确保使用者接触电线时的安全,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非国标电线:
导体材质:非标准电线的导电材料比较复杂多样,如有全铜、铜包铝等,全铜虽然也是铜材质,但可能是回收铜二次利用,其杂质含量相对较高,抗氧化能力、导电性都比无氧铜差,并且这种全铜材质的电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电阻增大,线路发热等问题;铜包铝体材料耐氧化性能较差,不宜长期应用,而且铝的导电性不如铜,在传输同样电能的情况下,会比纯铜导线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影响电线使用寿命和用电安全。
绝缘和护套材质:非国标电线的绝缘和护套有时会有缺陷,如厚薄不均匀偏心率大,可能在薄的地方容易被刺破或者磨损,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出现漏电甚至短路现象;甚至有些会存在气孔、沙眼等问题,降低了绝缘和防护效果,使电线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价格区别
国标电线:国标电线由于采用合格优质的材料按照标准工艺生产,需要一定技术上的支持,加工成本相对高,所以价格相较非标线更贵。不过虽然价格高,但是从长期使用看,由于其质量可靠,可以减少因电线故障带来的维修成本、用电安全风险等,性价比还是较高的。例如对于重要的电力工程或者高端住宅等场所,使用国标电线虽然初期投入大,但能保证长期稳定的电力供应,减少潜在的电力隐患和事故风险,从这个角度讲是划算的选择。
非国标电线:假冒伪劣电线的制作成本低,在材料质量、工艺等方面偷工减料,如使用较差的导体材料、减少绝缘和护套材料的用量等,商贩在销售时,常以价廉物美为幌子低价销售,吸引一些只关注初始购买成本的客户。但是这些电线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更高的运维成本和安全风险,甚至可能因为电线故障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从综合成本和安全性角度来看是不划算的选择。
质量和安全系数区别
国标电线:国标电线在各个方面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具有质量好、安全性和耐用性高的特点。例如在电阻、耐压等性能指标上达到标准要求,从而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出现过热、短路等问题。像在公共建筑场所或者家庭住宅中使用国标电线,可以保障众多使用者的用电安全,避免因为电线的质量问题引发电气事故,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在正常使用环境和负载条件下可以稳定工作多年。
非国标电线:非国标电线由于其不符合标准的材质、长度不足或者制作工艺不达标等因素,可能存在偷工减料、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安全系数极低。例如可能出现电阻过大导致线路发热发烫,容易引发短路;线径截面小无法承受正常的电流负载;绝缘层性能差容易被击穿造成漏电等,实际发生的由非国标电线引发的电气火灾事故不在少数,会给使用者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区分电线国标与非国标的方法
查看相关认证和标识
质量体系认证书和CCC认证标志:
国标电线通常会有质量体系认证书。这是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如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证明,表示企业在电线的生产过程中有一套规范的质量管控流程和制度,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检验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线的质量。例如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文件记录、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比较严格,能有效的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出现。
在电线电缆产品是国家强制安全认证产品,所有生产企业必须取得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认证的“CCC”认证,即如果电线上有CCC认证标志,这表明该电线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安全要求,包括电气性能、防火性能等多个方面的标准。没有这个标志的电线可能是非国标产品,购买时要格外谨慎,例如在家装市场,如果看不到CCC标志的电线,就不应购买,因为无法保证其在日常使用中的安全性。
检查电线的外观和标识印刷
合格证和产品信息印刷:
看合格证是否规范。规范的合格证上会有详细的信息,如制造厂名称、型号、规格结构、标称截面(如2.5平方、4平方电线等)、额定电压(单芯线450/750V,两芯保护套线300/500V)、长度(国家标准规定长度为100M±0.5M)、检验员工号、制造日期以及该产品国家标准编号等内容。如果合格证上信息缺失或者不规范,那么电线很可能是非标产品。例如,若合格证上没有制造日期,就无法确定该电线的生产时间,难以判断电线是否因长时间存放而导致质量下降或者是否存在库存积压下的问题产品的可能。
看电线上是否印有商标、规格、电压等必要信息。国标电线会清晰地印有这些内容,且印刷质量较好。如果电线上没有相关标识或者标识模糊不清,可能是非标产品。这是因为国标生产流程要求对电线进行明确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电线,也方便使用者正确选择和使用电线,若没有这些标识,用户很难知晓其适用范围和参数,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安全风险。
电线的铜芯横断面颜色和外观:
观察电线铜芯的横断面。优等品紫铜颜色光亮、色泽柔和,如果铜芯颜色暗淡、发黑或者不均匀,那可能是非国标产品。因为国标电线使用的优质铜材含杂质少,纯度较高,所以横断面会呈现较好的色泽;而如果铜芯含有较多杂质,颜色就会发生变化,纯度不达标的铜芯其导电性和耐腐蚀性都会下降,影响电线的整体性能。例如含杂质较多的铜芯在潮湿环境下更容易被腐蚀,从而增大线路电阻,造成功耗增加和安全隐患。
测试电线的物理性能
弯曲试验:
可取一根电线头用手反复弯曲,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如果手感柔软、抗疲劳强度好,并且在弯曲过程中塑料或橡胶外层(绝缘层)手感弹性大且电线绝缘体上无裂痕,则基本符合国标品的特征。原因在于,国标电线的制作工艺规范,在导体的柔韧性和绝缘层的质量方面都符合一定要求。比如以铜芯电线来说,制作时铜丝的拉伸工艺决定了其柔软性,而常规的多次弯曲测试能够反映其抗疲劳性能;绝缘层如果质量好,它在弯曲时就能够承受一定的形变而不会轻易出现裂痕,否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弯曲(如电线在墙角转弯处或者在设备内部走线时产生弯曲等情况)容易导致绝缘层损坏,从而引发漏电风险。而非国标电线由于导体加工粗糙或者绝缘材料质量较差,经过这样的测试就容易出现手感硬、绝缘层开裂等问题。
称重法:
根据电线的规格来称重判断。像常用的截面积为1.5mm²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国标品每100m重量为1.8-1.9kg;2.5mm²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每100m重量为3-3.1kg;4.0mm²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每100m重量为4.4-4.6kg等。如果所称的电线重量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则可能是非标电线。因为非国标电线可能存在要么长度不够,要么电线铜芯杂质过多等问题,从而导致重量与标准值不符。例如,如果一条标注为2.5mm²的100m铜芯电线重量只有2.8kg(标准应为3-3.1kg),就很可能是非标电线,要么是铜芯中掺入较多杂质减轻了重量,要么实际长度不足100m,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电线的使用性能。
对比价格
由于假冒伪劣电线(通常为非国标产品)的制作成本低,因此商贩在销售时,常以价廉物美为幌子低价销售。在采购电线时,如果遇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同规格国标电线价格的产品,需要格外警惕,很可能是劣质的非国标电线。比如市面上同等规格的国标电线售价为200元/卷,而一款声称类似规格的电线仅售120元/卷,如此大的价格差异表明该产品很有可能在材质、长度或者工艺等方面存在问题,不符合国标标准。因为国标电线采用合格原料、按照标准制造工艺生产,其成本相对较高,不会在价格上做出过度的折让,如果过分追求低价则很可能买到非国标产品,从而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和使用风险。
检查铜芯的质地
合格的铜芯电线铜芯应该是紫红色、有光泽、手感软,如果铜芯为紫黑色、偏黄或偏白,杂质多,机械强度差,韧性不佳,稍用力即会折断,而且电线内常有断线现象,这种铜芯电线基本是非标产品。在检查时,可以把电线一头剥开一段,再用一张白纸在铜芯上稍微搓一下,如果白纸上有黑色物质,说明铜芯里杂质比较多,即可认定为非标电线电缆。因为国标电线对铜芯的纯度有一定要求,优质的铜芯杂质少,质地均匀,外观呈紫红色且有较好的韧性;而非标电线中不良铜芯材料由于含有较多的其他金属杂质等原因,会导致外观色泽异常,且机械性能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折断等问题,破坏电路的连通性,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线国标与非国标特征对比
制造标准
国标电线:
有严格、明确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从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到成品的性能指标都遵循统一的标准要求。例如在国家标准中对不同规格的电线所使用的铜材的纯度、绝缘材料的性能、成品的耐压和耐磨性能等都有细致的规定,并且这些标准是公开透明、全国统一执行的,这样能确保在不同地区生产和使用的国标电线都具有一致的质量基础。
生产企业必须按照相关标准生产,如果要进行技术创新或者生产特殊规格产品,也要先进行标准的修订或者在满足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其他相关行业标准执行,杜绝随意生产没有任何依据的产品。像有的企业可能研发一种新型电线,这种电线如果要推向市场就必须先依据国家标准要求的程序进行相关测试、审批,确保符合安全、性能等标准要求后才可上市。
非国标电线:
制造标准缺乏,或者不遵循既有的国家标准,可能是为了满足特殊的、少数的需求而自行制造,但更多时候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如减少铜芯的用量、使用质量较差的绝缘材料等。这些非国标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评判依据,产品质量波动很大,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型非国标电线性能差异可能非常大。
外观特征
国标电线:
外观看整齐美观,标签、标记印刷清晰。电线上的标识,如商标、规格、电压等信息往往用耐磨、不易褪色的油墨印刷,看起来非常清晰,而且位置规范统一。例如,这些标识可能印刷在电线的一侧,与电线长度方向平行,字体大小达到一定标准,便于用户查看和识别,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擦掉。
绝缘层与护套层加工精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光滑且质感较好,绝缘层和护套层紧密地包裹着导体,不易剥离。从观感上就给人一种质量可靠的印象,比如优质的绝缘材料在加工成绝缘层后,用手触摸表面平整、光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抵抗外界环境的侵蚀(如防止灰尘、水汽进入等)同时保证内部导体之间的绝缘性能。
非国标电线:
外观粗糙。标识可能模糊不清或者根本没有标识,商标或者规格等信息印刷随意,甚至还有错别字或者让人难以理解的标识。例如有些非国标电线标识颜色浅淡、字体歪扭,影响使用者对电线基本信息的获取。
绝缘层与护套层质量差。可能存在表面不平整、有气泡或者砂眼等情况,厚度不均匀,并且较为容易被损坏,使电线的防护性能大打折扣。如一些非国标电线的绝缘层用手轻轻一捏就可能出现凹痕或者破损,在与其他物体刮蹭时很容易被划破,导致内部导体暴露产生安全风险。
使用性能
国标电线:
导电性能良好。因为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规定,如铜芯电线的铜材纯度高、导电率高,在传输电流时电能损耗小。比如在长距离的电力传输线路中,采用国标电线可以减少中途电能转换站的设置数量,降低成本,因为电线自身能够有效降低电能损耗,确保电能能够高效地传输到目的地。
使用寿命长。其耐用性强,能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如高温、潮湿等),正常的使用年限可达到数十年。像在家用场景下,家庭中的国标电线安装后,在正常的电力负载下以及符合标准的室内环境中可以稳定工作多年,不需要频繁更换,减少了后期维护的麻烦和成本。
非国标电线:
导电性能不稳定。由于采用质量较差的导体材料或者导体材料中的杂质较多,使得电阻增大,在传输相同电流时会产生更多热量,一方面造成电能的浪费,另一方面热量的积累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例如在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劣质电线上,由于铜芯杂质含量高,在高功率电器使用时电线发热很快。
使用寿命短。由于绝缘材料和导体材料质量不过关,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绝缘层老化、破损,导体断裂等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可能数年甚至数月)就会出现故障,需要更换。在一些要求不高的临时用电场所使用非国标电线也许短期内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从长期使用的角度看,频繁的故障对于用电的连续性和安全性都是很大的挑战。
安全性能
国标电线:
安全风险低。严格按照标准生产的电线各项性能都经过检验测试,耐压、绝缘等性能符合安全要求,可以有效避免如漏电、短路、过载等常见的电气安全问题。例如在一些公共场所使用国标电线,即使面临较大的用电负载变化(如商业中心在高峰用电期和低谷期的不同负载情况),由于电线的设计余量和安全性能能够确保,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电气火灾风险小。因为国标电线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由于电线自身的原因引发电火事故,减少了电气火灾这种发生频率高、危害大的灾害风险。比如在高层建筑中,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线路使用国标电线,从根本上降低了整个建筑的电气火灾隐患。
非国标电线:
安全风险高。由于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质量和性能要求,非国标电线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各种电气安全问题。例如绝缘性能差导致漏电,如果电器使用者不小心接触漏电电线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短路故障可能突然发生,甚至可能引发电气火灾,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极大危害。
电气火灾隐患大。在过载、长时间使用或者环境条件变化时很容易成为引发电气火灾的源头,主要是因为其非标准的原材料、低质量的制作工艺使得电线耐过载能力差、耐热性能差等原因。例如在一些老式住宅由于使用非国标电线,在炎热的夏季用电高峰时,容易因为电线过热起火,造成事故。
准确判断电线国标与否的方法
依据外观和标识判断
查看证书和标识完整性:首先查看有无质量体系认证书和CCC认证标志。质量体系认证书是证明企业生产管理体系规范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此证书,生产出来的电线难以符合国标要求的质量和管理标准。CCC认证标志是电线电缆产品国内市场准入的强制性安全认证标志,缺少该标志基本可判定为非国标产品。例如,在五金店购买电线时,如果电线包装或者产品本身未发现CCC认证标志,就不应购买此电线用于家庭或其他正规用电场所。
核对产品标识信息准确性:仔细检查电线产品上的标识,如商标等是否清晰;规格是否明确标注(如1.5mm²、2.5mm²等准确的截面积信息);电压是否按标准标注(如常见的450/750V,300/500V等规格)。同时也要查看电线上是否印有厂名、厂址、检验章、生产日期等内容。如果这些信息缺失或者印刷不规范,电线为非国标产品的可能性较大。例如一些非正规生产的电线可能没有厂名,就无法追溯其生产源头和质量保证体系,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大的风险。
检查铜芯横断面外观:观察电线铜芯的横断面颜色和质地,符合国家标准的铜芯颜色光亮、色泽柔和(例如纯紫铜颜色),铜质相对纯净。若铜芯颜色黯淡、发黑或者发黄且缺乏光泽,铜芯可能是重复回收利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材制成,这种电线通常是非国标产品。比如观察到铜芯横截面颜色明显偏黑且手感粗糙,往往表示该铜芯质量较差不符合国标电线所需的铜芯质量要求。
通过性能测试判断
弯曲测试检验韧性和绝缘情况:进行简单的弯曲测试,取一段电线头,用手反复弯曲。在试验过程中,手感柔软、抗疲劳强度好且电线绝缘体(外层的橡胶或塑料)在反复弯曲后无裂痕,表明该电线的物理性能较优,更可能属于国标产品。这是因为国标电线在生产过程中,对铜芯的柔韧性和绝缘材料的柔韧性、韧性等都有要求,标准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弯曲时导体和绝缘层都不容易损坏。而非国标电线可能由于铜芯材质差(如含杂质较多使铜芯变脆)、绝缘材料劣质(柔韧性差和强度低)等原因,在弯曲几次后要么铜芯折断,要么绝缘层出现裂纹。
称重来判断材料足额性:根据电线的规格称重检查。如1.5mm²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正常的国标的100m长度的重量应在1.8-1.9kg,如果称重结果与这个标准值差异过大(小于标准下限),则可能是非国标产品。不合格的非国标电线要么是由于铜芯中的杂质过多导致实际铜的含量少从而减轻重量,要么就是电线实际的长度不够100m存在虚标长度的情况。对于2.5mm²和4.0mm²等其他规格的电线也可按照相应的标准重量范围进行称重判断。
火焰测试评价绝缘阻燃性:使用明火点燃电线电缆的绝缘外层。如果点燃后,离开火源还能自燃则为劣等品(可能是非国标产品),反之则可能为国标电缆。这是因为国标电缆的绝缘材料在相关标准下基本都具备一定的阻燃性能,能够在离开火源后自行熄灭。在进行测试时需注意安全,选择空旷、安全的环境,并准备好灭火设备以防万一。
参考价格及销售渠道判断
价格比较:通过参考市场上同类电线产品的价格范围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国标电线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如采用质量好的原材料、符合标准的加工工艺),价格也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如果遇到价格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电线产品(价格过低会低于产品应有的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及一定利润之和),则要警惕该产品可能是非国标产品。例如市面上同一规格正常的国标电线平均售价为200-250元/卷,若某产品标价80元/卷明显低于这个范围就极有可能是偷工减料的非国标产品。
销售渠道正规性:销售渠道也是一个判断依据。正规的commerciallyavailable国标电线一般在大型的五金店、建材市场的正规店面或者知名品牌的专门经销商处售卖。而一些非国标电线可能更多出现在不正规的小商店、街边摊甚至是没有任何营业许可的摊位上。如果是从一些来源不明的渠道购买到声称“低价超值”的电线产品,很可能是非国标产品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比如在流动小贩处购买的电线,由于没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和质量监管过程保障性就极低。
国标电线和非国标电线的鉴别要点
认证资质方面
质量体系认证查看:查看是否具有质量体系认证书是鉴别国标与非国标电线的重要要点之一。质量体系认证包含一系列的管理和生产规范审核,如果企业通过了如ISO9001等相关质量体系认证,代表其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质量检测等环节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行保障。例如,在ISO9001认证体系下,企业需要对进厂的原材料(如电线生产中的铜材和绝缘材料等)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符合预定的标准;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各工序严格监控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半成品流入下一道工序。而非国标产品的生产企业往往缺乏这类质量体系的认证,电线生产的过程随意性大,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CCC认证标志确认:确认电线是否有CCC认证标志。CCC标志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规定的对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电线电缆产品必须强制符合的安全认证标志。这个标志表示产品经过相关机构检测,在电气安全性能、防火性能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如果电线电缆没有此认证标志则基本可视为非国标产品不能在正规场合使用。例如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采购电线时,必须要求电线具备CCC标志,否则无法在验收环节通过审核。
几何物理特性方面
电线长度:通过测量或者查看电线包装上标明的长度数值来鉴别,国标电线的长度误差范围是有标准规定的,如国标优等品一般是100±0.5米/卷。如果电线实际测量长度与标明的标准长度差异远超过此误差范围或者根本没有明确长度标识,可能是非国标产品。例如实际测量一卷电线长度仅有90米,但包装或标识声称是100米,这种就是典型的非国标电线在长度方面的欺诈行为。
重量检测:根据电线规格进行重量检测也是鉴别要点。不同规格电线的单位长度重量有标准范围要求,如1.5mm²的铜芯绝缘电线每100米重量为1.8-1.9kg。如果电线的称重结果不在这个标准范围内,有较大偏差(比标准范围轻),则有可能是非国标电线。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非国标电线中铜芯含有较多杂质降低了铜芯实际重量,或者是制造时故意缩短了长度导致称量时重量小于标准数值。
外观标识方面
标识印刷规范性:检查电线标识印刷的规范性是鉴别要点。国标电线的标识如厂名、厂址、规格、电压等会印刷得清晰、整齐、规范而且不容易掉色。如果印刷字迹模糊、标识内容不全或者容易被擦拭掉,那么很可能是非国标电线。例如有的劣质电线,它在电线上印的规格数字模糊不清,用户无法确切知道电线的横截面积等重要信息从而无法正确选型使用。
铜芯横断面品质:观察电线铜芯的横断面。如果铜芯颜色光亮、质地均匀、色泽柔和(如纯紫铜的颜色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为符合国标要求的优质铜芯。反之如果铜芯颜色黯淡、不均匀、有黑点或者其他杂色,可能是因为铜芯含有较多杂质不属于国标电线。例如从横断面看到铜芯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则代表铜材的纯度有问题,这样的铜芯导电性差且可能存在其他安全隐患。
电气性能方面
绝缘层阻燃性测试:有条件的话可以对绝缘层做简单的阻燃性测试。国标电线采用的绝缘材料大多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当用明火轻轻点燃绝缘层后,如果绝缘层离开火源后能够迅速自行熄灭,则较符合国标电线的特征;如果绝缘层在离开火源后仍然可以持续燃烧,则可能是非国标电线。这是因为非国标电线可能采用劣质的、未达阻燃标准的绝缘材料,从而导致在遇到火苗时有燃尽危险加大电气火灾风险。
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若条件允许):通过专业仪器测量导体直流电阻也是鉴别要点(不过通常需要专门的设备一般消费者较难实施)。国标电线对于不同规格的直流电阻值有着详细的标准要求规定,导体直流电阻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才算是合格的国标产品。例如对于1.5mm²规格的铜芯线其直流电阻有确定的上限值,如果测量出的直流电阻值超过这个标准规定上限则不是国标电线,不过实际操作中由于涉及到专业仪器需求,这个方法更多是由质监部门或者有专业设备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技术文献
产品知识